一、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基本概念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通常包括简支梁(T型梁、少筋微弯板组合梁、π形梁及板梁等)、悬臂梁和连续梁等。当其存在结构缺陷,尤其是承载力不足或需要提高荷载等级,即需要对桥梁主要受力结构进行加固时,可在梁体外部(梁底与梁两侧)设置钢筋或钢丝束,并施加预应力,以改善桥梁的受力状况,达到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目的。
体外预应力是针对体内预应力而言的,即把预应力筋布置在主体结构之外。当体外预应力索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时就被称为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外预应力技术用于桥梁加固称为体外预应力加固。从力学特征上说,体外预应力索与周围结构主体在同一截面上的变形是不协调的。
体外预应力索加固结构的实质,是以粗钢筋、钢绞线或高强钢丝等钢材作为施力工具,对桥梁上部结构施加体外预应力,以预加力产生的反弯矩部分抵消外荷载产生的内力,从而达到改善旧桥使用性能并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的目的。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具有加固、卸荷、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梁式桥;对于较大跨径的桥梁,采用本方法加固时,宜同时配合其他加固方法进行综合加固,以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
工程实践表明,用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桥梁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旧桥承载能力。加固后所能达到的荷载等级与原桥设计标准及安全储备有关,一般情况下可将原桥承载力提高30%--40%。
(2)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技术所需设备简单,人力投入少,施工工期短,经济效益明显。
(3)在加固过程中,可以实现不中断交通或短时限制交通。
(4)对原桥损伤较小,可以做到不影响桥下净空,且不增加路面高程。
常用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包括体外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和下撑式预应力拉杆(粗钢筋)加固法。
(5)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与梁底增焊(或粘贴)钢筋(或钢板)的加固方法相比,不需清凿混凝土保护层,且损伤梁体程度小,加固时不影响或少影响交通,能恢复或提高桥梁的荷载等级,经济效果较明显。
但对于梁体外的预应力筋和有关构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否则在温度、腐蚀等外界条件作用下,容易造成预应力筋断裂,从而使加固工作失败。
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原理
常用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包括体外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和下撑式预应力拉杆(粗钢筋)加固法。
(一)外部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
采用外部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加固梁式上部结构,一般沿梁肋侧面按某种曲线线形(常用的有抛物线形等)设置预应力钢丝束,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实现体外预应力。为保证曲线线形并固定钢束位置,在梁底每隔一定间距离(50——100cm)设置一个定位箍圈(由梁底向上兜),或者在梁肋侧面埋设定位销。钢丝束的两端头则穿过梁端翼缘板上的斜孔伸至梁顶锚固。
为了防止钢丝束锈蚀,预应力钢丝束应放在保护导管内,或者待张拉后在钢丝束周围用混凝土包裹。采用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时,由于设置并张拉钢丝束常增加梁端上缘的压应力,从而导致梁端上缘混凝土因抗压强度不足而开裂。因此,有时应采取同时适当加厚桥面板的做法,以加强受压翼缘。
(二)下撑式预应力拉杆(粗钢筋)加固法
按加固对象不同,该方法分为预应力拉杆加固及预应力撑杆加固。其中预应力拉杆加固法主要用于受弯构件,而预应力撑杆加固法适用于提高轴心受压以及偏心受压钢筋混泥土柱的承载能力,例如排架桩式桥墩、桥台以及拱桥的柱式腹拱墩等。
1、预应力拉杆加固
根据加固目的及被加固结构受力要求的不同,预应力拉杆加固又分为水平式、下撑式及混合式等拉杆布置方式。对于梁,水平式拉杆适用于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不足的加固,同时可减小梁的挠度,缩小原结构的裂缝宽度。下撑式拉杆适用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均不足以及连续梁的加固,同时可减小梁的挠度,缩小原结构的裂缝宽度。混合式拉杆一般用两根水平拉杆、两根下撑式拉杆,适用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严重不足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略微不足的加固,同时亦可减小受弯构件的挠度,缩小原构件的裂缝宽度。对于桁架,水平式拉杆主要用于下弦杆受拉承载力不足的加固;下撑式拉杆适用于跨中下弦杆及端腹杆受拉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混合式拉杆适用于下弦杆承载力较端腹杆承载力更严重不足的加固。对于框架、刚架、连续梁等,主要采用与结构弯矩图相应的连续折线式拉杆加固方案
2、预应力撑杆加固
按被加固柱受力要求不同,预应力撑杆加固又分为双侧撑杆加固及单侧撑杆加固。双侧撑杆适用于轴心受压即小偏心受压柱加固,单侧撑杆适用于受压区配筋量不足或混凝土强度过低的弯矩不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的加固。
若对简支梁采用下撑式拉杆体外预应力加固,即可视为改简支梁为上承式桁架梁。桁架的上弦即为原结构主梁,下弦是水平拉杆,腹杆时斜拉杆,把与滑块接触的垫块视为竖杆,单垫块为单柱式,双垫块为双柱式。斜杆的上端锚固位置有两种:一种锚于梁端的顶部;另一种锚于靠近端横梁处的梁胁顶部,斜杆的下端与滑块连接。滑块依赖拉杆收紧后产生的上托力和滑移时的摩擦力与上弦连接。对斜杆的张拉不是直接施加拉力,而是随着水平拉杆张拉力增加,下端滑块产生相应的移动使它的长度增大。当水平拉杆张拉力达到设计量后,将它的两端锚固,加固工作即告完成。
在斜杆顶端和梁底垫块上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共同对梁体施加偏心轴向压力,上述作用力的竖向分力所形成的力偶对梁端施加负弯矩及竖向负剪力。这些预加力可以抵消或超过恒载作用力。在车辆通过时这些体外拉杆是上部结构的组成部分并与原有梁体共同受力,形成超静定体系。各拉杆的张拉力将自动增加,进一步起到加强作用。
三、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施工方法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中,由于各种加固体系的构造形式不同,其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工艺流程是有共性的。根据国内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工程实践归纳出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1、外部预应力钢丝束补强加固
①钻孔。在梁端顶面先凿出锚固槽,再沿梁肋两侧方向按设计斜度钻孔。
②安装锚固板。锚固板一般用厚15mm的钢板制成,在钢丝束位置上钻出穿丝孔,用环氧砂浆将锚固板固定在锚固槽内。
③安装定位销或定位箍圈。u形定位箍圈常用φ12 -φ16钢筋焊制,顶端设有穿钢丝束用的套环。钢丝束(钢绞线)由一端锚固板穿入经过各定位箍圈,再从另一端锚固板穿出并收紧后,用轧丝锚头固定。
④张拉。在钢丝束一端用张拉千斤顶或绞车张拉钢丝束,待达到设计张拉值后即进行锚固,再浇筑封头混凝土。
⑤防护处理。钢丝束涂上红丹和防锈漆,外面再罩以砂浆或混凝土保护层,或者用套管封闭钢丝束。
2、下撑式预应力拉杆(粗钢筋)加固
(1)水平(横向收紧)预应力补强拉杆加固法
对于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T或工字梁桥,可采用在梁断面的受拉面,即在梁底下加预应力水平拉杆的嫁衣补强方法进行加固。